剧情介绍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Benedict Cumberbatch 饰)被传召回家参加父亲的葬礼以及自己母亲和叔父克劳迪斯的婚礼。父亲的突然离世,加上母亲的改嫁,使哈姆雷特终日郁郁寡欢。一次哈姆雷特在半夜里来到城堡高台上,与父亲的鬼魂相会,得知父王被叔父克劳迪斯毒死。鬼魂要求哈姆雷特向那个篡夺王位、霸占王妃的凶手复仇。背负了复仇任务的哈姆雷特决定用假装发疯的办法来掩饰自己,以窥探克劳迪斯的一举一动。随后他安排了一场宫廷戏,将国王被害一幕以戏剧形式表演出来。叔父看后原形毕露,而哈姆雷特却误杀了恋人(珊·布鲁克 Sian Brooke 饰)的父亲,导致恋人发疯死去。随后哈姆雷特的母亲也饮毒酒死亡,最终哈姆雷特愤怒杀死叔父。

评论:

  • 司空凌柏 4小时前 :

    开头视听冲击复古又华丽,舞台剧一样的灯光和布景,晃荡不安又没心没肺的手持镜头,华丽的多视点剪辑、跳切、闪前,声音(广播 窗外的噪音)的晕眩,archive footpage,高速剪辑。然而爱上女主之后,片子的基调忽然沉稳甚至老套,偶尔的灵光闪现反倒让人感到一种惊喜的错愕。这恐怕是一部在21世纪以60年代的精神拍的30年代的电影,1.37:1的片比也让人觉得亲切。当然理解前后的转变同时是fabian生活找到了一个足够凝缩/诠释一切的奇点,就是对女主的爱(回乡下等电话那段完全就是我等喜欢的人回wx的样子…草),但是假如聪明能够在整个3小时里伸展,那当然观感会更好。

  • 卫巧玲 2小时前 :

    博士毕业不留在大城市卷,选择回到家乡是他清醒的地方。但拥有电影梦的女友是她的羁绊。动荡年代,每个人只是一粒尘埃,无力改变只能顺应趋势。

  • 卫镕宽 8小时前 :

    前半个小时太吃力了,人又多,职位有多,名字复杂,语速飞快,表示跟不上,不适合我的电影。

  • 初潍 1小时前 :

    1931年,纳粹横行之前的德国,魏玛共和国最后的柏林,社会陷入贫穷失序,整个世界疯了。画家在妓院工作,博士沦落街头食不果腹,女人委身富豪进入电影行业,年轻男人成为男妓……法比安正直善良,失去最好的朋友,爱人不在身边,对一切无能为力,试图救人却溺死。前三分之一很惊艳,后面部分拖沓了。

  • 丽帆 7小时前 :

    电影后劲儿特别大…酒吧混乱的相遇,朋友豪宅的狂欢,粘腻潮湿的爱恋,纯朴有冲劲儿的年轻人,纠结迷惘的女孩儿,一切都让人喜欢

  • 南门韦柔 4小时前 :

    我在德累斯顿电话旁有烟蒂陪睡

  • 宓松雨 8小时前 :

    万湖会议的会议纪要只有15页,但却决定了600万犹太人的命运。会议记录人阿道夫·艾希曼在二战后,逃到了阿根廷。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指示,必须把艾希曼带回以色列公开审判,“活的最好,死的也行”。摩萨德局长带着11个人亲赴阿根廷,有惊无险地将艾希曼“绑架”回了以色列。在3000多页的案情记录面前,艾希曼被判处有罪并被处以绞刑,算是给“万湖会议”划上了一个句号。

  • 卫泓辛 7小时前 :

    德语片更注重历史厚重感,毕竟经过纳粹风暴和东西分裂的直接冲击,是不可能脱离政治经验的。故事叙述优秀,稍失之冗长,格调上更欣赏西语系的魔幻现实一些

  • 戢易蓉 5小时前 :

    虽然爱情,politics,理想,意义这几个词排列组合起来总是能够轻易实现佳作,但手持镜头,画外音,蒙太奇的交错还是让这部电影有别于其他的叙事方式。有别于叙事的完整性,恰恰是通过琐碎拼凑形成了鲜明的混乱,无序,压抑,凌乱的诗意和疯狂。

  • 卫金泓 7小时前 :

    3、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柏林真现代,如果说是现代也不违和

  • 佼韶仪 6小时前 :

    我对这部电影本身没兴趣,但是据说是讲述1931年的德国人的平常生活,我只能说,这个世界的发展太不平衡了,发达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区别,真的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

  • 侠帆 8小时前 :

    真正把历史具化到个人。法比安,一个小小作家的生命历程太鲜活了,宏大的叙事太让人疲倦,很容易忘掉“人”,忘掉生活里砸在人头上的秩序与混乱,而仅仅记住所谓的历史,事实上后者经常是被无端地代表,象征性地被使用,而“人”就被历史轻柔地模糊掉,没有人在意,一个只存在群像的时代无疑可怖。法西斯与经济危机星星点点地散布于整个影片,大量的主观镜头与画面的跳动,是人物的视点,也是脑袋里那些细碎思维的真切反应。

  • 万夏菡 6小时前 :

    是不该死的人死了,不该活着的人活着,还是活着只是侥幸,死亡才是必然?

  • 军思松 0小时前 :

    动荡的战争年代,每个人的结局都是场悲剧。他们的爱炙热、浪漫又悲哀……

  • 嵇冬易 1小时前 :

    全方位的不喜欢,从画幅到故事,从摄影到剪辑,根本看不下去

  • 告白竹 4小时前 :

    我今年看过最忧郁的电影。没有什么不合时宜,毁灭是我们的命运。

  • 乘阳伯 7小时前 :

    分了三天看完,这结局我不能接受!不过也许死在一切开始前也是种幸运。她还在咖啡馆等他。

  • 展煜祺 8小时前 :

    感谢昆仑字幕组,翻译的很好,表述到位,会议室的辩论尤其精彩,恍惚有十二怒汉的意境———却突然发现:这是在讨论数百万人的生命而非一个人,一群演员居然一个不认识,打破了德国只有20名演员的传统—-没一张熟脸,百拍不厌的二战题材,反思到骨髓里的德国人,是否看到了现在世界的乌纳呢———————翻了下演員表,级別最高那位居然是《公猫》的男二!颠覆啊,加一星

  • 元如风 8小时前 :

    四星半。“这个世界正在走向毁灭。”“我离开你是为了和你在一起。”30年代初的柏林混乱而疯狂,如同万花筒一般折射出罪恶、堕落、不安与愤怒。但与此同时,政治激荡,艺术繁荣。与《歌厅》一样通过细节暗示政治风波,最终纳粹崛起如同汹涌浪潮,吞噬故事中的所有角色。“死亡是必然,活着只是侥幸。”明明是从灵魂到身体都极为般配的爱侣,却因现实的层层阻碍分道扬镳,最后决心弥补也来的太迟。科迪莉亚每天3点在咖啡厅等待,可她爱的人却再也不会出现。好喜欢看希林小天使醉生梦死……

  • 后云霞 3小时前 :

    不期而遇。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可以让某重构对该国当代电影水平的想象力的作品。也许是原著太过精美,结局的荒诞性尤其暗示了这一点。然而手持镜头搭配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光影和肢体语言,却必须是影片本身的美学成就。“一切都必须向好的方向发展”,愿这般悲壮的谶语如同一针地塞米松打进所有人早就松脆拥堵的脉管。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