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驰初 5小时前 :

    一部温柔的,触及生活的,试图驾起“桥梁”的电影。在男主和侄子朝夕相处的过程中,穿插他作为导演所需要的孩子们的采访,讲孩子们的疑问、困惑和各种想法,也讲出了成年人面对孩子的无措、疲惫和温柔。在这样的穿插中,叔侄感情的升温,应该会引发更多成年人对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和重视。结尾的blablabla真好。

  • 绪云臻 0小时前 :

    论我们大部分人的认知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你可能都不如米国一个7.8岁的孩子。

  • 麴笑翠 5小时前 :

    3.5 静谧不平静的生命波流。有着诗句窥私般温柔的表达和抚慰人心的字句。与很多现代美式作者一样,从城市影调的旋律变奏中汲取力量,身处、浸泡、融化进不经意的环境声场 (车流 海风),由孩童的纯真直接调动起已然遗忘的曾用来抗争这个复杂世界的简单直觉,一种有着强大昭示的问题集合并汇聚了世间所有答案。米尔斯眼中的都市个体总是饱含甜蜜珍贵的真诚告解,镌刻着家庭Ta者言语于一体的印记,好似人群街口处失去而又寻得的欣慰与恍然。如同洛杉矶与纽约等每个对照相望的城市,去聆听新世代的未来憧憬,拥抱停留在二十世纪的情感记忆。它告诉我们书本的扉页在生活里不断复现,发送的讯息与声音的波段都共处同一频率,续写故事的冲动将由我们自己完成。观影途中一直期待最终转换成彩色的那一瞬间,可惜没有等来绽放,或许它早已停留在了过去。

  • 窦怀蕾 3小时前 :

    7.7不应该是我们提醒他,而是他们记得了我们

  • 瞿映天 3小时前 :

    cute yes,但是你真的要蜻蜓点水cross generation的沟通和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那就是a white man and a white man to be do stuff together, 挺无聊的。

  • 肖安阳 8小时前 :

    希望电影不要结束,因为太温柔了无法切断。(去电影院看真是太值了。

  • 闵映寒 1小时前 :

    电影的趣味点在于 一边采访不同的孩子 一边和一个真实的孩子相处 采访是碎片化的 旁观者式的 因此可以保持一种轻松 毕竟只是工作 但和真实的孩子相处 需要全情投入 片刻不离 了解他的行为以及心理状态 这是无可避免的压力 男主角似乎是一直在逃避亲密关系的人 但这一次无法逃避自己侄子 两人常常处于一种“交锋” 但交锋也有治愈部分 全程黑白摄影+伪纪录片使电影有着很好的人文氛围和影调 但人物关系处理偶尔有些刻意成分 whatever 本片观感还是很好

  • 林宜人 5小时前 :

    2022年4月27日,The Projector。看得挺感动的,就大都市生活人与人之间还是需要相互理解。以及即使不是熊孩子但生养下一代的精神消耗还是巨大的。

  • 苦英楠 0小时前 :

    我们也许通过别人发现自己,也通过自省发现自己。come on,come on

  • 星辞 2小时前 :

    归根结底是孤独灵魂的碰撞。画面静止,声音却是流动的,世界被许多许多奇思妙想填满。真诚的互动让我几度落泪,治愈又熨贴。谁能拒绝这样温柔的华金。

  • 采雪 1小时前 :

    成朋友的眼光中看向自己,成为自己,找回自己

  • 海骊蓉 0小时前 :

    太细腻了. 太喜欢了. 拿捏的真好. Felix和小男孩演的真好. 女主演的也挺好的.

  • 枚白风 9小时前 :

    我觉得主要论点是亲密关系使人成长,同时夹杂了太多政治正确的支线论点。

  • 殴昊强 4小时前 :

    3.5,自然但缺乏流动感,黑白摄影不错,如果有同题纪录片应该比这个好看。

  • 欢俊 7小时前 :

    简简单单,温温暖暖。

  • 鄞修贤 2小时前 :

    a pure person, a pure movie

  • 端文漪 0小时前 :

    采访里非演员孩子的叙述,其分量是片子本身无法承受的。电影的轻快和随性托举不起生活在真实世界之下孩子们面临的种种问题,从而让采访片段和情节本身脱节了

  • 珍梦 8小时前 :

    成朋友的眼光中看向自己,成为自己,找回自己

  • 随友安 0小时前 :

    2、如何与亲人以及自己和解?

  • 蔚璐 4小时前 :

    养孩子真难 现在的小孩都那么有想象力吗 我只记得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脑子里几乎没有世界这个概念 或许我忘了 我已经忘记孩子时候的我 每天睡觉前会想些什么 我会记日记 但那都是身边的事 关于我想要什么 未来会什么样 我从来没有想象 有一对理解你的父母是最美妙的事了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