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第昊英 0小时前 :

    但这诗意绝非她追求的东西。当诗意成为一种生存要件,奔波生活的人又何谈风月呢?

  • 浮清舒 0小时前 :

    在手机上看上半部时,朋友仍在与病魔抗争。换到电脑上重看上半部时,她已不能看手机,点滴消息通过她的家人获知,想知道,又不敢多问,只盼她突然回消息,得意洋洋讲她如何度过难关。昨夜因获奖消息看完下半部,她已不在人世数日。这样的事经历过,每一次过了激烈的伤痛期都会陷入大惑不解:万事万物都在,一个大活人怎么就没了?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虚空,不知道要何以为依,何以能为依?片末致敬不得不上路的人们。情绪最低落时,会想有路可上、能上,好令人羡慕。

  • 訾炳君 3小时前 :

    在游荡者这个题材里拍得算差的吧。无论是趣味性还是批判性,都不能和《拾穗者》相比啊。无论是表演还是镜头都完全脱离了这个题材所应该有的现实感。只是人与人的分别那几场戏稍微有点触动。(我还蛮喜欢这个女主的,但她应该凭其它电影拿奖)前几天有个美国新闻,说洛杉矶市区为了搞奥斯卡庆典,驱离了那里的无家可归者,这个讽刺新闻还挺配这个电影的。

  • 有和怡 8小时前 :

    很喜欢赵婷的镜头语言:把小小的人就直直地放在画面中央,人那么小,背景的大自然那么大。夜深人静的时候看会簌簌流泪,但白天看又会觉得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人来一个人走啊,孤独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人,就像结尾写的,就是“不得不出发”,孤独的同时也获得了自洽的天人合一的自由。片中还提到了美国的社会问题和家庭关系,寥寥几笔却让人思考,整部电影真的是一部很有哲意的电影散文诗,气质绝了。

  • 邬月灵 3小时前 :

    【2021年CHI选五星1/50】我在这里感受到了生与死的共鸣,生,是件愉悦且归属的开始,死,是不必悲伤但定会永恒的再始。我们出生的那一天,脱离母胎其实就是无依可归,我们的灵魂自由而美丽,去变幻出许多种可能,这种可能是就像现在看到这部作品,看到有艺术家能拍摄到自然的美景加以情境和电影叙事呈现到观众,也有可能是女主费恩的主流群体之外的游牧生活,更有可能是导演赵婷本人,再有可能是有幸爱电影的我们能看到成千上万的艺术电影。观看中被自然宇宙中的辽阔无垠和人间之情两者间巧妙的心灵连接打动潸然泪下,人物完美的纪实化、诗意揉化纪实中的苦、对被逐渐消失的小镇的边缘人群演绎一段“流浪者的浪漫”故事。

  • 梦凡 2小时前 :

    会很喜欢 赵婷的镜头语言有一种经过沉淀之后的美 以及手持和特写都让人如此亲密而不是紧张和急躁应该是超能力 前半段没有特殊的感觉 只是觉得不偏不倚很难得 但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片段 裸泳并顺流而下 少女般从一块岩石踏到另外一块 就是有种 我们就不经意地努力了 不经意与人与自然相连 不经意地抽离 不经意地快乐 不经意地做选择/反而特别喜欢配乐 颜色和配乐的融合 太温柔了 我无意识地哭了笑了 我是自由的 也是真诚的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无限

  • 蓝新荣 3小时前 :

    在公路和放逐的片子里并不能算特别打动我的。本来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和相忘于江湖的淡如水还挺感动的,但最后归结到要 remember 不太能 relate。大概是被迫而不是出于选择的缘故,回到原点的 Amazon 仓库真的有点 depressing,看的时候我想要的放逐重生自由感完全没有,内心满满的是女主在房间里听到雷声时的压迫感。

  • 逸祥 6小时前 :

    好美好孤独的电影。Fern老公死后,她活在了过去。就算Dave几次向她抛出了“安稳”生活的橄榄枝她也几经挣扎后最终无法接受。最美的是她在夕阳下念她婚礼致辞的十四行诗—shall I compare thee to the summer’s day...最后也很美“dedicated to the ones who had to depart, see you down the road”。非常感同身受和看完陷进去的电影(可能跟我最近心境有关)

  • 束荣轩 1小时前 :

    被迫分开的不是“see you down the road ”,而是“always keep company ”。

  • 锦欢 9小时前 :

    不同寻常的公路片。有时候很多事情就是没办法放下,不是所有过往都可以释怀的,但这没关系,当你不得不上路的时候,一切就路上见吧。

  • 运振 1小时前 :

    背负的痛苦让你窒息,但请勿在此地与我诀别,在路上我们不说再见,希望我们后会有期。

  • 苗希恩 7小时前 :

    生活显然是艰辛的,但依我看Fern大多时候并不痛苦。有的人一阵子在路上,而有的人注定一辈子都要在路上,我们只能路上见见…

  • 达柔静 4小时前 :

    看得好绝望,一个人、一帮人跟整个社会的抗争。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数据,80、90年代出生的人,是00、10年代出生的人的整整两倍,想要依赖社保基本是行不通的……

  • 邬静珊 4小时前 :

    人不必相同地活着,也不必活当下。人可以只活在对过去的追思中与对未来重逢的期盼里,活在不得不将自己流放的路上。这种流动感,是他们灌注生命的方式,是他们得以喘息的通道。

  • 郑家欣 8小时前 :

    See you down the road. 很漂亮的電影,也很深刻。想起有些人一輩子不會結婚,總是會有非主流的選擇存在世界,沒有對錯。也想起資本主義使人不快樂。

  • 诸宏放 1小时前 :

    女主角的困境很像当下的普通美国人,抗风险的能力太弱了,一场变故下来,到最后只能是一无所有。爱人去世了,房子没有了,退休金也不够用,又不想寄人篱下,只能靠四处打短工来保证生存,所以她除了在路上漂泊,还能又什么选择呢

  • 玥蓓 4小时前 :

    我好像有点理解了她,当我独自在越南生活时。

  • 紫慧 8小时前 :

    整个电影,好像发生了很多,但其实什么也没发生,开头什么样,结尾依旧什么样。

  • 闻人成荫 3小时前 :

    本片的精神底色或已从角色口中自行说出:美国的传统精神。既是独立自主的个体,又忠实于家庭和社群之爱,人际间以共情和互助为纽带。但与当初的西部开拓者不同,他们或多或少是被迫上路,是心灵中隐秘的伤痕无可弥合,唯有苍茫天地尚可安放。因此,本片虽具有马力克式的自然主义视野,但其内核更偏向《海边的曼彻斯特》式的伤痕书写。马力克的自然是存在的主宰或形而上的自在至高者,而赵婷对自然的理解更偏向将其作为心灵的空间,唯自然可容纳我们情感的本真,在苍茫天地间我们不必发现任何人,只用发现自身、治疗自身,并重新确证意义与人生。总之,本片的表象或是自然之诗,但其实质则是心灵之记。天地自然亦与现代社会相对立,它也相应地成为了失落者的新家园,但或许它本来就是我们的家园,是自足而不自负的人们,在荒芜的沙漠中,建造家与帝国。

  • 静彩 8小时前 :

    看到女主一路打各种临工,想到前几年的那部《美国甜心》,可能她老了就是这样的吧,一直活在路上,整部片没有出现过一次城市的场景,感觉舒适

加载中...

Copyright © 2015-2023 All Rights Reserved